总体目标:
(1)在建设期内,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通过产学研合作,构建我省新材料制备与先进成形技术重要研究基地。
(2)在条件建设方面,加强实验室建设,实验室面积增加至4500m2,整合现有仪器设备资源并完成新仪器设备的采购,实验设备资产达3000万元以上。
(3)在能力建设方面,加强人才培养与学科平台建设,争取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8~10项。横向合作课题和技术服务项目5~6项。按期完成现有省级学科平台建设。通过条件建设和科学研究,形成较强技术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
(4)在成果产出方面,以项目为载体,形成一批有价值的科研成果。通过条件建设,改善人才培养质量,为相关行业输送创新型人才。
为了实现实验室预期研究目标,计划分步骤开展以下工作:
(1)条件建设
第一年度:投入1000万元以上的经费,重点提高科研与教学基本设施的水平。采购实验室急需的设备,如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EELS)、共聚焦显微激光拉曼光谱仪等大型公共基础科研设备。
第二年度:投入经费500万以上,购置旋转流变仪、超薄冷冻切片机扫描电镜原位动态拉伸试验台、毛细管流变仪、四功能快速定量铝液测氢仪、3D打印机(金属)等专用设备。并启用新校区二期工程材料大楼,新增实验室面积2000m2以上,将使科研用房面积大大增加。
(2)能力建设
第一年度:本实验室与福建省模具技术开发基地、福建省模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协同合作,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积极推动依托我校建设的省级特色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平台建设,通过校企合作,开展创新性研究和行业共性、关键技术问题攻关。争取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4~5项。横向合作课题和技术服务项目2~3项。
第二年度:发挥科研平台的积极作用,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问题提供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的科技支撑。通过学科平台建设和产学合作,解决若干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积极组织申报各级科研项目,争取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5~6项。合作的横向课题和技术服务项目3~5项。
(3)成果产出
第一年度:研究成果积极服务地方产业,渗透到行业中的若干企业中,在支柱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取得若干突破,转化科研成果2~3项,获省级以上科技奖励1项。在核心以上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6~20篇,其中一级学报以上8~10篇。申报发明专利3~5项。
第二年度:转化科研成果2~3项,申报发明专利3~5项,申报并争取省级科技奖励1项。积极组织申报各级科研项目,争取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5~6项,在核心以上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篇,其中一级学报以上10篇。
(4)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
第一年度:完善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启动博士点申请工作,通过联合培养,招收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4~5人。引进“苍霞杰出学者”特聘教授1~2人,“闽江学者”特聘教授或讲座教授1~2人,引进或培养博士2人,晋升教授1人。打造一支有持续研发能力的高水平团队。
第二年度: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20人以上。引进“苍霞杰出学者”特聘教授1~2人,“闽江学者”特聘教授或讲座教授1~2人,引进或培养博士2人,晋升教授1人。主办、承办2~3次全国性、省际、省级学术会议;争取参加国内学术会议10人次,国际学术会议5人次以上,进行学术交流和宣读论文;至少举办6次以上高水平学术讲座,邀请6名与本学科相关的知名专家来校访问讲学和学术交流。
(5)制度建设
第一年度:建立实验室开放制度,吸引企业技术和高校科研人员来室从事科研和技术开发。接受校外企业和其他高校科研人员2~3人来实验室开展合作研究,大力拓展服务福建省装备制造业的空间和机制。根据重点实验室建设要求,成立由省内外优秀专家组成的学术委员会作为本实验室的学术指导机构,以规范实验室的运行管理,召开第一次学术委员会会议。
第二年度:进一步完善开放制度,接受校外企业和其他高校科研人员3~5人来实验室开展项目合作。